7月16日,阜阳社区关工委组织了一场以“竹韵成夏 巧手织清风”为主题的七彩夏日主题活动。20余组亲子家庭与社区居民齐聚一堂,在非遗传承志愿者的指导下,以竹丝为媒、以巧思为线,共同编织出承载传统技艺与夏日清凉的竹编扇,让非遗文化在指尖焕发新生。
“竹编讲究‘挑一压一’的韵律感,就像弹奏一首自然的乐章。”活动现场,非遗志愿者手持竹丝,边演示边讲解。随着竹丝在指间翻飞,一幅精巧的扇骨框架逐渐成型。五年级学生小雨屏息凝神,尝试将竹丝穿插交错,却因用力不均屡屡散开。“别急,手要稳,心要静。”志愿者俯身轻语,手把手调整她的动作。当最后一根竹丝嵌入卡槽,小雨举着半成品欢呼:“原来我的清风可以握在手里!”
活动室内,大家围坐成圈,竹丝与竹篾的碰撞声此起彼伏。8岁的乐乐将竹丝编成彩虹色,又在扇面贴上卡通贴纸;张女士带着两个孩子专注编织,大女儿还悄悄在扇柄系上蝴蝶结。“孩子第一次知道扇子能自己做,比玩手机有意义多了!”她笑着擦拭孩子额头的汗水。
为激发创意,社区特别准备了流苏、彩珠、干花等配件。居民们化身“设计师”,在传统竹编中融入现代巧思,“这把扇子我要送给奶奶,她肯定喜欢!”乐乐举着缀满星星贴纸的竹编扇,眼中满是期待。
志愿者穿行其间,不时指导技法、分享非遗故事。“竹编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一把扇子要经过选材、劈篾、编织等20多道工序……”孩子们听得入神,小手却始终未停,竹丝在指间流转如歌。
(阜阳社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