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阳市关工委在省、市关工委的引领下,“三扶两创”工作紧扣时代步伐,老农技专家们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从调优革新品种、人工智能运用、开拓网销渠道等方面入手,在增收致富路上带领青年农民勇做新时代弄“潮”儿。
调优革新,“潮”产品打开市场
丹阳市是稻米之乡,2020年全年水稻种植面积50多万亩,其中传统稻米品种占比较大、效益较低。为了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绿色优质发展需要,丹阳市关工委、农业农村局关工委协同政府及涉农部门,通过举办水稻优质新品种大米品鉴会、现场观摩会、好大米评比等活动,加大水稻新品种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推进水稻种植结构调整,生产出的高品质大米受到市场欢迎。
丹阳市陵口镇居庄村晶晶家庭农场主袁生军曾多次参加水稻新品种推介活动。老农技专家们对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作了详尽介绍,并配套进行了相关生产技术指导。使袁生军对南粳46、南粳5055这两个水稻新品种萌生兴趣。号称“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南粳46和当地深受喜爱的南粳5055都是江苏省农科院培育出的优质水稻品种。近两年,袁生军义无返顾地调整了传统水稻种植品种,改种了500亩南粳46和南粳5055,真的收益可观,不仅亩产量达到1300斤,而且每斤新品稻比常规稻每斤价格高出0.3元。袁生军喜滋滋地说,多亏了新品种推介会,让他赶上了这波水稻新品“潮”。
除了助力传统种植业调整产品结构,丹阳市老农技专家们还积极帮扶青年农民尝试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在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基地,老农技专家主动参与大棚瓜果的示范种植,设施大棚内各式稀奇“新潮”品种瓜果让人惊叹不已。这里常年向农民朋友开放,并经常组织各镇区农民前来观摩学习。35岁的新型职业农民史扬平在老农技专家的指点下发展了自家的“大棚瓜果种植”。“我采用了立架栽培技术,把西瓜用网兜套好吊在架子上,俗称“吊西瓜”。这样种出来的西瓜不仅圆溜,而且节约土地资源,能让西瓜受到充足的光照,甜份和产量都有所增加。”第一年尝试就新技术,就让史扬平尝到了甜头,西瓜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亩效益更是达到了上万元。
智能运用,“潮”农机助力生产
“互联网+”时代,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节本增收,成了丹阳市关工委系统“三扶两创”工作的重点。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关工委聘请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和江苏省农机推广站以及有关农机厂家的技术人员,组织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等通过举办现场观摩、示范演示等活动,加快智能农机在农业生产各个领域、环节的推广应用。
粮田植保一直是困扰丹阳延陵镇种田大户史锁虎的一件难事。他承包了1500多亩田种粮,每次人工打药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低,而且工人还极易农药中毒。在农机推介会上,植保无人机吸引了他的眼球。去年,史锁虎尝试购买了一架无人植保机田间作业效果非常好,紧接着他又添置了两台。“无人植保机比人工喷药效率要高出几十倍,既保证了工人的安全,而且防病治虫效果比原来好。”和史锁虎一样,25岁的新型职业农民汤磊通过农技专家推介不仅购买了无人植保机,还在大型拖拉机和插秧机上安装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实现了整地、施肥、插秧的精准化作业。
阳光建家庭农场主史建国每年都会参加丹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观摩活动,一次在珥陵镇中仙村观摩时,他首次见到了秧田自动化喷淋系统。在老农技专家上门推介并手把手指导运用下,去年5月,他投资1万多元新建成了水稻秧田自动化喷淋系统,装配了54个喷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稻下秧后的管理难问题。史建国说,“自动化喷淋系统接入了农场原有的物联网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喷淋开启时间、时长可根据苗情、温度、湿度等自动控制,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
人工智能不仅粮食作物上普遍运用,在其他领域也被广泛推广应用。在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关工委长期的帮扶支持下,丹阳市延陵镇马明特种水产家庭农场现已发展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这家农场通过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水产养殖设备,基本实现了青虾养殖机械自动化。家庭农场主马明喜不自禁:“作为项目示范点,我们农场微孔增氧设备、在线水质监测监控系统、无人投饵机等新型智能化机械设备一应俱全,现在从事水产养殖真是省力省工高效。”
直播带货,“潮”方式拓展销路
去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农产品销售一度成了摆在农民面前的难题。传统线下销售受阻,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成了农产品最好的出路。结合当下各行各业网络直播带货风潮,丹阳市政府、关工委、农业农村局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积极构建直播人才培训基地。去年11月,丹阳开发区建山村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大型电商直播基地——建山村电商培育中心村播人才培训基地”,培育丹阳电商直播人才,打造建山苗木品牌。
丹阳市关工委系统将“直播带货”作为农产品销售突破口,积极帮扶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开展线上“直播带货”。
去年,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关工委举办多场“直播带货”专题培训班,专门邀请腾讯旗下的直播团队及电商大咖走进课堂,将直播带货技巧一一传授给农民。通过分组直播模拟演练和现场打分,很多从未接触过直播带货模式的农民有了最为直观的体验,为他们线上销售打开了一扇门。
“多亏了网上直播带货,让我在提升葛根销量上更有底气了。”丹阳市金葛茶业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葛根产品的小微企业,公司负责人金云庚说,受疫情影响,去年上半年产品出现卖难,他先后参加了3次市农业农村局关工委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学会了如何使用软件进行直播带货,如今自己也成了一名“网红主播”。自从金云庚搞起了“直播带货”,葛根粉、葛根茶等葛产品更好卖了。金云庚感慨道:“直播可以更直观深入的宣传,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了葛根系列产品。”去年9月份,金云庚还尝试与南京的一家直播团队合作开展营销。两期直播带货就售出了1500多斤葛根粉和1万多只葛根蛋,效果令他欣喜不已。
去年国庆期间,丹阳市政府及相关涉农部门、关工委系统又联合举办“丹阳农民丰收节”,向社会发布“网红直播招募令”,邀请了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红或有直播经验的达人参与“丹阳农民丰收节”,对丹阳特色农产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直播。活动现场吸引数千名游客,数十名“主播”各显其能,通过手机网络直播将丹阳各种特优农产品推介销售到全国各地。
(关工办 吕政艳)